
然而到了近代,香文化卻鮮為人知。一談起"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香是拜菩薩用的"。香能袪除一切臭氣、不凈,使人身心舒暢,產生美妙的感覺,因此常被用來做為供養佛菩薩的圣品,現在市場大多數的宗教用香,卻是香精加木粉的低檔產品,關于"香文化",也鮮少有人提起。
中國的香文化,萌發于先秦,初成于秦漢,唐朝已有了香貢,宋朝時更是鼎盛時期,民間關于香的詩、配方多不勝數,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與穩步的發展,并傳播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等地。日本人把中國的香文化發揚光大,形成了"香道"。

簡單地說,就是有關"香氣的藝術".如果要進一步說明,就是從香料的熏點、涂抹、噴灑所產生的香氣、煙形,令人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等的氣氛之中,配合富于藝術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環境的布置、香道知識的充實,再加上典雅清麗的點香、聞香手法,經由以上種種引發回憶或聯想,創造出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的一種修行法門,就叫做香道。
香道按其功能分,第一祭祀,第二品鑒,第三藥用(養生)。現代我們所說的香道,更多是指第二種和第三種。也就是香的美學價值、精神價值與健康養生價值。
品鑒上,我們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并在略帶表演性的程序中。感受視覺上的儀式之美,秩序之美,古典之美,感受嗅覺上的芳香之美,感受聽覺上的琴音雅韻,感受以上體驗所帶的內心愉悅,以及由此帶來的哲思與悟道。過程中,我們可以追慕前賢,可以感悟當下,享受生活,通過香料這種自然的清香,和大自然鏈接,獲得一種近乎禪定的精神境界。
在實用層面來說,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香料變得優雅、舒適、美感。香料歷來也是養生療疾的有效藥材,《本草綱目》記載:沉香具有強烈的抗菌功效、香氣入脾、清神理氣、補五臟、止咳化痰、暖胃健脾、行氣止痛、能入藥,是上等藥材。
古人焚香是為了享受高雅,也是王宮貴族們顯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現代喧鬧的都市生活中,我們更多需要的是這種動中求靜的意境,還有對身心深層調節。在客廳里擺上一個香爐,焚上一炷香,閉目養神,靜靜地感悟香氣中帶來的奇妙感受。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于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不知不覺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自己浮躁的心也會變的踏實。
所以品香的最高境界,是品香之精神:“靜心契道,品評審美,勵志翰文,調和身心”。香,美妙得只能意會,難以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