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集團首頁 >悅香文化 >香道文化 >香道文化
    中國香道知多少
    2019-04-12
    分享

    中式香道是對應日本香道而言的。日本香道源于中國唐代,而中式香道成型于漢朝, 這一時期香文化繁盛的標志是文人多以美好的香氣作為寫作的素材,如:西漢氣勢壯美的大賦常寫到香草香木。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就以華美的辭藻描繪出遍地奇芳、令人神往的眾香世界,如《子虛賦》言“云夢澤”之勝景:“云夢者,方九百里……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射干,芎藭菖蒲,江離蘼蕪……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楠豫章,桂椒木蘭…… 漢武帝與香的故事也是魏晉之后文學作品的常用題材——武帝對寵妃李夫人早亡深為悲慟,以皇后之禮葬之,命人繪其像掛于甘泉宮。白居易的樂府詩《李夫人》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夫人病時不肯別,死后留得生前恩。”、“丹青畫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殺人。又令方士合靈藥,玉釜煎煉金爐焚。九華帳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許?香煙引到焚香處。”




    而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代的博山爐以及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單品香的局限,于是產生了多種香料配伍的觀念,開始轉為使用多種香料和合而成的香品。從西漢初期的“四穴熏香爐”可以看出,和香在那時就已是呼之欲出了。中式香道傳承至清末宣德年間,又有宣德爐這一知名香具產出,而后隨著鴉片戰爭和國力衰敗日益凋零。有一些香學大家流落至香港和臺灣略有留存。改革開放后中式香道開始日漸興盛,參與者漸漸多了起來,中式香道一直是香學大師石德義先生以及中香堂創始人許庭赫先生所推崇的,兩位大師從古籍中恢復了漢、唐時的服裝、器具以及儀式等。


    太月香學是由香學藝術家羅子杰先生建立并倡導的香學體系,其中包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統制香技藝”;以及香文化歷史、香料、香器、香方、香文學、生活用香、宗教用香、祭祀用香、民俗用香、文房用香、空間美學、香學養生等眾多內容;是以“儒釋道醫武”為基礎,以易學為核心指導的當代香文化學術體系。


    香者,知其香、養其德,道也!以香為媒介,通過長期對用香方法的研習,以達到探究學問、反觀心性、調養身心、增強智慧為目的的生活藝術形式。太月派香學的研習者,遵循“由藝臻道、以道統藝”的宗旨;在用香過程中,通過止語、習靜、反觀、對談等形式達到習香的目的。無機不被、恰似太虛含萬象,有感即通、宛如一月印千江;無極、無為、致虛極、守靜篤,寧靜致遠、感應天地。


    來源:百度百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